上海落户第一批第二批区别
2016年,上海市开始推行新的落户政策,将落户分为第一批和第二批。
第一批落户对象是职业技能人才和知名高层次人才。职业技能人才主要指在上海市注册登记的各类技术工人和服务业人员,知名高层次人才主要指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上海市“东方学者”等高层次人才。
第二批落户对象是普通高校毕业生、技能人才、非中心城区工作稳定的人员及具备符合条件的上海市常住居民家庭户籍的配偶和子女等人群。
对于第一批落户,申请者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技能人才的条件包括:已在上海市连续工作3年以上,并在本市社保缴纳满36个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设计等相关领域,2年以上户籍贡献即可。知名高层次人才需要满足相应的资格条件。
对于第二批落户,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点:普通高校毕业生须经过本科及以上教育经历,并已在上海市连续工作满一年,且在本市社保缴纳满12个月;具备相应职业水平和工作年限的技能人才需连续工作满2年,并在本市社保缴纳满24个月;非中心城区工作稳定的人员需在市区居住满2年且在本市社保缴纳满24个月;配偶和子女需满足相应的条件。
根据不同的落户途径,所需要提交的材料也有所不同。对于第一批落户,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职称证书、《上海市技术工人登记证》、社保缴费证明等;对于第二批落户,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身份证、户口本、毕业证书等。
总的来说,上海市的落户政策更加倾向于职业技能人才和知名高层次人才的落户。但对于普通高校毕业生和一些有稳定工作的人员来说,仍然有着一定的落户机会。而对于所有申请落户的人员来说,提供真实有效的材料是最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