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多少集体户口本落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上海落户定居。在居住证落地生效前,集体户口本曾经是上海新居民落户的主要证件。
集体户口本,顾名思义,是指由一个单位或集体提供的户口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上海市启动了农村城镇集体户口管理制度,鼓励农民到城镇定居,并给予相应的集体户口本,方便民众在城镇安家落户。
在1998年的上海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之后,集体户口本的发放数量有了显著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集体户口主体64个,其中,集体户口数量最多的为市区宝山区,达到了约143万本。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落户在市区的高端小区或者人口较为集中的地方。此外,上海的户籍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推出了更为便利的居住证制度,使得集体户口本的落户需求逐渐减少。
不过,对于一些新区或偏僻地带的人来说,集体户口本仍然是落户的首选。例如,位于崇明岛的崇明镇,由于交通不便和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非常有限,许多来自外地的家庭仍然选择通过集体户口本在该区落户。
总的来说,随着城市和户籍制度的不断发展,集体户口本的落户需求逐渐减少,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它仍然是新居民落户上海的重要证件。